▲知名作家张放鸣
【名家介绍】张放鸣,1956年出生于大冶市金山店镇,1978年参加工作,大冶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退休。原大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,大冶市诗词协会副秘书长,被新世纪文学创作研究所拟聘为研究员。早年从事文秘工作,写过新诗、古诗词、散文、通讯报道。在全国众多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000余篇(首)。著有诗集《旅游纪胜》《浪迹天涯》《京都行吟》《诗海萍踪》《闲情拾趣》,散文《走出屋檐下》。
今年春日,挚友张绪刚邀我前往他的家乡保安镇张伏四村,拜谒他父母的合葬墓。车子驶入村口,沼山三面环抱着这个古村落,一面临着开阔的田野,远处沼山水库的波光在树丛中若隐若现,库边的老槐树依旧歪歪斜斜,树下的石凳上还留着岁月的痕迹。
展开剩余77%合葬碑立在沼山北坡的松树林里,碑面刻着 “张远春先生暨陈老儒人之墓”,碑中是其父母生平:“生于田间,卒于山间;育子成人,魂归故土。” 张绪刚站立在碑前,神情庄重,未行下拜之礼,只是久久凝视着碑上的文字,缓缓说道:“母亲临终前攥着父亲的手,反复念叨‘别让孩子断了读书路’,这是她一辈子说过最 ‘讲究’ 的话。”
巍巍北山紫微发脉,立亥山已向兼壬丙,逆水朝堂,丁未水来,乙辰水口,前有三脑芙蓉山,山青水秀,明堂开阔,万众聚集。风水先生赞此处乃藏风聚气之地,左有青龙蜿蜒,右见白虎驯俯,前望朱雀翔舞,后倚玄武垂头,正应了那句 “不怕青龙千万丈,就怕白虎抬头望”。然而在我看来,真正的 “风水” 并非山水形胜,而是藏在张绪刚与柯竹容夫妻俩日复一日的坚持里。作为沼山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,张绪刚深知知识的重量;而柯竹容在大队小学的几间简陋土坯房里教书育人,同样明白教育的意义。
▲张绪刚和两孙子
1990年至1991年间,为了让儿女张燎、张艳到大冶城关读书,张绪刚与柯竹容夫妻俩咬咬牙,卖掉了家中唯一由祖辈遗留的三间陈旧房子。7000 元卖房款,是他们全部的积蓄。彼时的张绪刚,作为县煤炭工业局的副科级干部、一名共产党员,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与管理才干,在单位备受认可。因工作表现优异,单位对其家庭状况格外关照,特意分配了几间面积适中、配套齐全的房子,供孩子们安心读书 。一家人搬进县煤炭工业局的院子里,张燎和张艳各自拥有一间房,在自己的书桌前学习做作业。张绪刚对兄妹俩说:“只要有书读,在哪儿都好。” 此后,兄妹俩就在自己的房间里伏案学习,而柯竹容则在旁边陪读。
1996年,张燎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,四年后,被国家公派到埃及开罗大学深造。毕业后,张燎前往迪拜,投身国际经贸领域建材行业,水泥厂建设洽谈工作,搭建起中外贸易的工程建设桥梁。张燎与妻子育有四个孩子,其中,大女儿张艺轩如今就读于美国杜克大学,从小听着沼山的故事长大的她,立志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。张燎常对她说:“山外有山,人外有人,但别忘记,你的根永远在大冶沼山。” 次子张艺凯、三子张艺航在迪拜的国际学校就读,成绩名列前茅;最小的儿子张艺恩刚满周岁。
哥哥张燎的成功,就是妹妹的榜样。2001年 9 月,张艳以全县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新闻系,成为张伏四村第一个女大学生。毕业后进入新华社,成为一名记者。
▲地灵人杰看沼山
从土坯房到世界舞台,儿女的出人头地,让张绪刚感慨万千,他望着远处说:“当年卖房子,很多人不理解。现在看看,张艳在新华社向世界介绍中国乡村,稿件里总夹着沼山的照片;张燎在海外搭建贸易桥梁,行李箱里永远装着老家的茶叶,连孙辈们视频时都会用刚学会的中文说‘想喝爷爷的茶’。孩子们没辜负当年卖掉的土坯房,没辜负我们在旧教案本上抄的那些题。”
站在沼山之巅,能看见张伏四村的新房沿着水库排开,当年的土坯房旧址上种着几棵枣树,秋风过时,叶子沙沙响得像翻书声。暮色渐浓时,碑前的野菊在风中轻轻摇晃。我忽然明白,所谓 “风水”,不过是奋斗者的注脚。张绪刚与柯竹容用卖掉唯一住房的魄力、用旧教案本抄题的细心、用言传身教的耐心,在岁月里攒下的希望,远比任何风水口诀更能滋养后代。那些在煤油灯下批改的试卷、在旧书桌前苦读的夜晚,早已化作比青龙白虎更坚韧的守护,比朱雀玄武更恒久的力量。
山风掠过碑顶,捎来远处小学的铃声。此刻的沼山,依旧默默环抱着村庄,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,把对土地的眷恋、对未来的向往,写成了属于自己的故事,而故事的开头和结尾,永远是 “沼山之子”和“张伏四人”。
2025 年 4 月 18 日于大冶
来源|搜狐新闻客户端
作者|张放鸣
编辑|黄豹
编审|肖鹏
发布于:湖北省人人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